不久前完成自己第六次奥运之旅的倪夏莲,回到家乡上海了!9月3日下午,她前往海斐格乒乓球馆同老朋友、老粉丝们见面交流。
倪夏莲1963年7月4日出生在杨浦区控江二村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。1970年,倪夏莲进入控江二村小学读书。在这里,她萌发了对乒乓球的热爱,并参加了校乒乓球队,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。此后,她一路冲杀,从少体校到上海队再到国家队,一步一步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。她曾代表中国队在1983年第37届世乒赛中获得团体冠军,并与郭跃华搭档获得混双冠军。
巴黎奥运会,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,哪怕最后一个球输了,倪夏莲也为孙颖莎高兴。“我很珍惜同孙颖莎的比赛。她是世界第一,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机会。老实说,有几个球把我打得很狼狈,但我为她打出精彩的好球感到高兴,我会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。”不过,倪夏莲说:“比赛中我看上去很有松弛感,但其实我手上很紧,哪怕很难赢孙颖莎,这每一分都要争取,这是运动员的天性。”
“噶好看啊,哪能噶好看啊!”在海斐格乒乓球馆里,占据一整面墙的巨幅海报让她感觉惊喜,笑得好开心!杨浦阿姨倪夏莲回上海啦眼带笑意地不停表达着喜欢。
“人们总是觉得,我好像过着不同寻常的生活。”倪夏莲说,“实际上,我的生活非常踏实,就像大家一样,油盐酱醋,平凡而有烟火气。”
倪夏莲说,之所以能开开心心打乒乓,是因为有着开开心心的家庭生活。“家庭生活,就是油盐酱醋,我过着和你们一样的生活。”倪夏莲坦言,家里不请阿姨,一双儿女都是自己陪伴长大的,爱吃她做的上海菜。而为了丈夫托米,她还特地去上西餐课。
“回到上海,一切还是和以前一样很亲切,一直都很亲切。这次回来感受到了更多,大家的热情更高了。虽然这和奥运的热度是分不开的,但我真的感受到了非常多的爱,很感动。”此行虽短,但少不了“吃”,这是每次回到上海的必选动作,“上海的小吃,比如小笼包、生煎馒头,我都老喜欢的,我要‘穷吃八吃’(吃很多)。我已经和托米打过招呼了,叫他不要笑话我。”
这次回上海,儿子威利陪伴左右。威利是一名理疗师,在卢森堡开诊所,平时也经常给妈妈按摩治疗,还会拔火罐。倪夏莲颇为欣慰,这次威利来上海三个月,在上海中医药大学,学习针灸技术。威利说:“妈妈希望我将中国的传统医术带到卢森堡,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”
对于下一个四年奥运之约,在倪夏莲看来,没必要提前焦虑或强求,“还有四年了呀,急啥啦?就是要慢慢来呀,日子要过的呀,菜也要买,衣服也要洗的呀。”她不急于做任何决定,一切顺其自然,“上海人说,拎得清,想得穿。想开了嘛,就释然了。”丈夫托米在一旁笑称,倪夏莲的心态好到几乎没长什么白头发,这是令他感到羡慕的一点。
根据计划,倪夏莲将在上海短暂停留三天。“之后先要去西班牙参加一个活动,也见见那里的老朋友,然后就要开始备战欧洲的乒乓球俱乐部联赛了。再接下去,我还要到北京参加WTT(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)中国大满贯赛。”
下次回沪,倪夏莲已经做了张计划表——看张学友演唱会,还想去看上海网球大师赛……她说,上海,是自己永远的故乡。
编辑:吴百欣